香港娛樂簡史,絕對好文!精彩了一個世紀

2018年10月30日,武俠小說宗師金庸逝世,享年94歲。

2018年11月2日,嘉禾影業創始人鄒文懷逝世,享年91歲。

2018年11月3日,著名女星藍潔瑛被發現於寓所猝死,年僅55歲。

古天樂11月4日在微博上感歎說:2018年對香港人來說,真是充滿了離別的哀傷。

確實,2018年秋天,香港有太多重要的人逝去,尤其是11月開頭這幾天,香港報紙的編輯們天天要加班,因為實在太多突發訃聞了,而夾在武俠巨匠金庸先生和靚絕五臺山的TVB女星藍潔瑛去世這兩個巨大流量的新聞之間的,是嘉禾影業前老闆鄒文懷在11月2日去世的消息。

從1970的《盲俠大戰獨臂刀》到2003年最後一部電影《行運超人》,算來有33年,嘉禾出品了600多部電影。鄒先生去世,自媒體和報紙上的標題都在寫鄒文懷一手捧紅了李小龍、許冠傑、成龍、張曼玉、梅豔芳、李連傑……但實際上,鄒文懷跟藝員的關係並沒有那麼緊密,他不是製作人,嘉禾的大部分電影是他的拍檔何冠昌製作的,而他只是負責電影的賣埠和造勢。

但認真地說,他真的是一個改變了香港電影格局的電影大亨,正是他創造性地在香港開始設立獨立製片人制度與“衛星公司”制度,一舉改變了邵氏一家獨大的局面。

毫無諱言,曾經文化荒漠的香港,正是在鄒文懷、金庸等一幫“外來戶”的“翻攪”下,才使得香港的文娛享譽世界,並至今獨樹一幟的。

1841年,香港開埠。

此前近兩千年,那裡都是一個荒島,南蠻之地,零星散佈少量村夫和漁民。開埠後,英國人引入銀行和央行,金融和貿易的種子從此生根發芽。

不過,在很長一段時期內,遠東的中心依舊是上海。

戰爭給了香港機會。

到1937年,香港還只是一個擁有100萬人口的廣東人移民都市。抗戰爆發後,內地人為避禍,相繼來此,香港人口增至160多萬,其中尤以上海精英為著。

張愛玲在小說《傾城之戀》裏說:“這兩年,上海人在香港,真可以說是人才濟濟。”

1941年底,日軍侵佔香港,待3年零8個月的日治結束,香港人口只剩下了60多萬。

再往後,內戰爆發,更多新移民湧入,香港成為“中國的知識份子、在野政客及富有商人在亞洲的最佳庇護所。”

當時香港著名大飯店的大廳內,一時擠滿了從上海逃難而來的富商巨賈,一到喝茶時間,上海話不絕於耳。

1946年至1950年,從上海等內地流入香港的資金不少於5億美元。僅1949年8月11日一天流入港澳的黃金即達2萬兩之多。有人,還有資本,香港經濟一日千里。

1947年香港進出口貿易總值達到27.7億港元,比戰前最高年份1931年增長了116%。1949年更是突破了50億港元。

等到1953年,香港人口已經超過250萬。“香港人”的身份認同逐漸樹立起來。

學者陳冠中說:

香港的居民終於對香港有歸屬感了,但一半是被逼出來的。原來他們哪裡都去不了,英國不是隨便去的,內地還不是可以去的,他們不能自認英國人,也不願意被人家認為是內地人……沒選擇,他們只能叫自己香港人,後來越叫越順,引以為榮。

鄒文懷、成龍

2.

南下群體中,有那麼幾比特,將勾連起一個甲子的香江文娛風雲。

鄒文懷本是廣東梅州大埔人,1927年出生於香港,成年後赴上海接受教育,考入聖約翰大學新聞系。

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,也是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,畢業生中名人輩出,如顧維鈞、林語堂、宋子文、張愛玲、榮毅仁、周有光等。

鄒文懷入校時,劉以鬯已經大學畢業。

劉以鬯,名字很拗口,鬯,音同“敞”,順暢之意。民國時代,能取出如此高深晦澀的名字,可見他家世不簡單,事實就是如此,他父親是黃埔軍校的英文秘書,可與蔣公、周公等談笑風生;他大哥是宋美齡的英文機要秘書,絕對的心腹。

在青年時代,劉以鬯就創作出諸多小說,抗戰期間,經由父親的關係,他在重慶兩家報館主持副刊,名噪一時。抗戰勝利後,返回上海,創辦一家出版社,與施蟄存過從甚密,推介了戴望舒、姚雪垠等一批青年作家(姚雪垠後憑藉《李自成》一書獲得首屆茅盾文學獎)。

鄒文懷大學畢業後,進入上海《申報》擔任實習記者。沒幾年,政權鼎革前夕,他返回香港,在《南華早報》任體育記者。

1948年,上海《大公報》招聘國際新聞編輯,3000人報名參加考試,查良鏞,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庸了,脫穎而出。不久,《大公報》香港版復刊,他頂替一名新婚的同事,被派去香港。

當時的他不會想到,這個變動,於他個人和中國文化而言將是多大的幸運。

關於金庸的家庭出身,大家都知道的了,是海門望族,但1949年那場巨大的家國變化,使查家一落千丈,金庸的父親還被殺害。

那個年代,新中國剛成立,正在搞土改,地主老財不分青紅皂白,都沒有好下場。

1949年,饒宗頤移居香港,這是他第二次到香港。

饒宗頤,生於潮州首富之家。他國中還沒讀完就退學了,因為覺得老師太low,不如回家自學,才華驚豔,19歲,被前輩推薦到中山大學做研究員。1941年廣州淪陷後,他本想去雲南,過道香港時,被一幫逃難至此的文化名流圍觀和挽留,遂完成成名作《楚辭地名考》。

同年,嶺南大學畢業的陳文統前往香港謀生,應聘香港《大公報》國際版翻譯。其主考官正是金庸。

多年後,金庸回憶:

當時我覺得文統兄的英文合格,就錄取了。沒想到他的中文比英文好得多,他的中文好得可以做我老師。

後來,陳文統有了一個響亮的筆名:梁羽生。但在那時候,這兩位年輕人都沒想到,多年後雙雙會成為武俠大師。

陳家系廣西蒙山縣望族,陳文統父親陳信玉是開明紳士,抗日期間,曾組織鄉團保家衛民,還接濟了一批來蒙山避難的文人。但那是個混亂的年代,沒過多久,也金庸的父親一樣,他父親陳信玉也因成分問題被殺害。

後來,劉以鬯也去了香港,堅持辦出版社,但難以經營,不得不關閉,為生計,遠走東南亞,輾轉於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國的媒體。

邵逸夫在東南亞建立起娛樂帝國。他父親是上海的顏料大王,後家道中落,只剩下一棟洋房與一家名為“笑舞臺”的劇院。邵逸夫與一眾兄弟變賣房產,舉家搬進“笑舞臺”,成立“天一電影製片廠”,即後來的“邵氏兄弟”。

那是一個戰後百廢待興的年代,人們普遍需要精神娛樂食糧,所以沒幾年,邵氏在東南亞和香港就擁有了139家電影院和9家娛樂場,但主要活動範圍還是在東南亞。

他們這群外鄉人將築起香港的文化底蘊。

左:梁羽生,右:金庸

3.

香港《大公報》旗下有子報《新晚報》,陳文統和查良鏞先後調去編副刊,他們常一起切磋圍棋、喝酒吃肉、討論武俠小說。

1954年1月14日,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和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“約架”,雙方都自認為“天下第一”,爭執不下,就決定比武。

因香港禁止比武,擂臺設在澳門,後經澳門知名人士何賢(前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之父)出面協調,將武林爭霸變成賑災慈善義演。

5000港人奔去澳門觀戰,港報連日追蹤報導。但這場比武一共就打了3分鐘。以吳公儀一拳打傷陳克夫鼻子而告終。比起之前造的聲勢,這場面很是有點尷尬。

但這就3分鐘可以有大名堂。

當時,中央負責港澳辦公室的廖承志曾明確訓示香港《文匯報》,不要太講政治,要照顧讀者的興趣,提供一些武俠小說。

訓示雖給《文匯報》,但同為左派報紙的香港《大公報》也聽在心裡,正琢磨該怎麼辦。

《新晚報》總編輯羅孚是資深地下工作者,他的腦子很靈活,從比武中看到了機會。1月18日,他對陳文統說,你就根據這3分鐘,創作一部武俠小說吧。

陳文統心想,丟你老母,搞笑吧。但是搵食艱難,不得不答應。

1月19日,《新晚報》預告“本報增刊武俠小說”;20日,《新晚報》發表《龍虎鬥京華》,署名“梁羽生”。8月1日,《龍虎鬥京華》刊畢。

梁羽生就此橫空出世,世人不再知陳文統。

《龍虎鬥京華》之後,梁羽生又寫了《草莽龍蛇傳》,查良鏞都是忠實讀者。1955年2月初,羅孚忽然向他緊急約稿,說《草莽龍蛇傳》已連載完,必須有一篇武俠小說頂上,而梁羽生顧不上,寫稿之責非落在他的頭上不可。

查良鏞幾番煩亂,只好答應,打電話到報館,報了個題目《書劍恩仇錄》,但從哪裡寫起,他還沒想好。

2月7日,截稿日子到了,編輯派一個老工友上門來等,在當晚九點前無論如何要交一千字,否則明天的報上就有一塊空白了。老工友觸發了查良鏞的靈感,他從塞外古道上一個“年近六十,鬚眉皆白,可是神光內蘊,精神充沛”的老者寫起。所以後來他說,“如果我一開始寫小說就算是文學創作,那麼當時寫作的目的只是為做一件工作”。

查良鏞想起了江南老家,想起了母親,想起了海寧乾隆留下御筆的石碑,想起了海寧的大潮,想起了同為海寧名門的陳家。

我是浙江海寧人,乾隆皇帝的傳說,從小就在故鄉聽到的。……囙此第一部小說寫了我印象深刻的故事,那是很自然的。……歷史學家孟森做過考證,認為乾隆是海寧陳家後人的傳說靠不住,香妃為皇太后害死的傳說也是假的。歷史學家當然不喜歡傳說,但寫小說的人喜歡。

於是,《書劍恩仇錄》如此開筆:“清乾隆十八年六月,陝西扶風延綏鎮總兵衙門內院,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兒跳跳蹦蹦的走向教書先生書房。”

2月8日,《書劍恩仇錄》在《新晚報》開始連載,署名“金庸”,直到1956年9月5日,共連載了574天。

“鏞”字拆成兩半就是“金庸”,查良鏞自稱“沒有什麼含意的”。繼梁羽生之後,金庸又橫空出世,從此世人也往往只知金庸,而不知查良鏞。

自此,“新派”武俠小說蔚為大觀,成為滋養幾代華人的精神食糧,更是成為娛樂業不竭的創意源泉。

那段時間,“金梁並稱,一時瑜亮。也有人認為金庸後來居上”。

梁羽生自己評估,“梁羽生的名士氣味甚濃,而金庸則是現代的‘洋才子’”。

《龍虎鬥京華》之後,梁羽生又寫了《草莽龍蛇傳》,查良鏞都是忠實讀者。1955年2月初,羅孚忽然向他緊急約稿,說《草莽龍蛇傳》已連載完,必須有一篇武俠小說頂上,而梁羽生顧不上,寫稿之責非落在他的頭上不可。

查良鏞幾番煩亂,只好答應,打電話到報館,報了個題目《書劍恩仇錄》,但從哪裡寫起,他還沒想好。

2月7日,截稿日子到了,編輯派一個老工友上門來等,在當晚九點前無論如何要交一千字,否則明天的報上就有一塊空白了。老工友觸發了查良鏞的靈感,他從塞外古道上一個“年近六十,鬚眉皆白,可是神光內蘊,精神充沛”的老者寫起。所以後來他說,“如果我一開始寫小說就算是文學創作,那麼當時寫作的目的只是為做一件工作”。

查良鏞想起了江南老家,想起了母親,想起了海寧乾隆留下御筆的石碑,想起了海寧的大潮,想起了同為海寧名門的陳家。

我是浙江海寧人,乾隆皇帝的傳說,從小就在故鄉聽到的。……囙此第一部小說寫了我印象深刻的故事,那是很自然的。……歷史學家孟森做過考證,認為乾隆是海寧陳家後人的傳說靠不住,香妃為皇太后害死的傳說也是假的。歷史學家當然不喜歡傳說,但寫小說的人喜歡。

於是,《書劍恩仇錄》如此開筆:“清乾隆十八年六月,陝西扶風延綏鎮總兵衙門內院,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兒跳跳蹦蹦的走向教書先生書房。”

2月8日,《書劍恩仇錄》在《新晚報》開始連載,署名“金庸”,直到1956年9月5日,共連載了574天。

“鏞”字拆成兩半就是“金庸”,查良鏞自稱“沒有什麼含意的”。繼梁羽生之後,金庸又橫空出世,從此世人也往往只知金庸,而不知查良鏞。

自此,“新派”武俠小說蔚為大觀,成為滋養幾代華人的精神食糧,更是成為娛樂業不竭的創意源泉。

那段時間,“金梁並稱,一時瑜亮。也有人認為金庸後來居上”。

梁羽生自己評估,“梁羽生的名士氣味甚濃,而金庸則是現代的‘洋才子’”。

林黛喪禮

4.

鑒於香港經濟的迅速騰飛,1957年,邵逸夫把事業中心從東南亞搬到香港。經人介紹,鄒文懷去邵氏做宣傳助理。

鄒文懷很快嶄露頭角,被提拔為製片經理。

邵氏當時最大競爭對手是國泰,由於沒有一比特藝員,邵逸夫和鄒文懷聯手製定了一份挖角名單,最先挖的就是女星林黛。

當時林黛是全港最紅的女星,片酬極為可觀,邵氏給出兩倍價錢,成功簽下。

林黛是桂系大佬程思遠的女兒,後來嫁給了“雲南王”龍雲的兒子龍繩勳。婚後三年,因丈夫花心,開煤氣自殺。

林黛的成就極高,她的去世讓港人心痛不已。後來最讓港人痛心的早逝女星是翁美玲,同遇負心郎,也是開煤氣自殺。

除了藝員,邵氏還挖來名導嶽楓陶秦嚴俊等。

有了導演和藝員,鄒文懷向邵逸夫提出差異化競爭策略:拍武打片。這才有了《獨臂刀》系列。

《獨臂刀》系列導演是張徹、主演是王羽、編劇是倪匡。

張徹父親是浙系軍閥,中央大學畢業,少年從政,跟蔣經國是好哥兒們,官至上校,赴臺後,進軍藝文圈,拍了臺灣戰後第一部國語片《阿裏山風雲》,這部電影現在很少人知道,但它的插曲《高山青》可是家喻戶曉:“阿裡山的姑娘美如水……”

張徹後去香港,與胡金銓一併成為“新武俠電影”的兩大旗手,2002年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,並於同年去世。

王羽,是第一位新武俠電影巨星。他是個硬漢,年輕時是臺灣竹聯幫骨幹。林青霞曾倒追過他,兩年後分手,他的解釋是,自己名聲太差,不能連累了玉女。

嘖嘖,這理由簡直了。他後來還跟林鳳嬌傳過緋聞,對,就是成龍他老婆,房祖名他媽。

倪匡這個人更有意思,原來是內地警察,參與了“土改”及內蒙古、東北等地的墾荒,1957年,因把一座木橋給拆了當燒火木柴,被當做“反革命”抓起來審查,他偽造證件,從內蒙古逃到廣州,然後偷渡出境,先到澳門,後去香港。

幸好他能文善墨,才沒被餓死,在金庸的鼓勵下,他用筆名“衛斯理”混江湖,什麼都寫,科幻、偵探、武俠、言情等,非常高產。金庸和古龍的一些小說,都是他代筆。

他還有一個妹妹叫亦舒,號稱香港的瓊瑤,有才但很毒舌。他兒子倪震,才情一般,但很會把妹,先撩李嘉欣,後娶周慧敏。

有這三比特合作,《獨臂刀》成為香港最賣座的電影,票房首過百萬。

這個時候,初露頭角的金庸卻因一名女子,甘願放棄大好前途,去長城電影公司做一名小編劇。

他只為了一親夏夢的芳澤。

金庸、夏夢

夏夢,上海人,自幼學習表演和攝影,14歲隨父母到香港,當時與石慧陳思思合稱“長城三公主”。夏夢居長,號稱“長城大公主”。

金庸自己不無調侃:“當年唐伯虎愛上了一個豪門的丫環秋香,為了接近她,不惜賣身為奴入豪門,我金庸與之相比還差得遠呢!”

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後,他說:“生活中的夏夢真美,其豔光照得我為之目眩”。為博芳心,他刻苦賣力,3年間,不僅寫出《絕代佳人》、《蘭花花》、《不要離開我》、《三戀》、《小鴿子姑娘》、《午夜琴聲》等劇本,還與人合作導演了《有女懷春》、《王老虎搶親》等片。

只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。金庸在長城電影公司的老同事、後來在《明報》工作多年的許國說:“查先生喜愛上一個美麗的女明星,那女明星是一流的大美人,而我們的查先生那時不過是一個小編劇、小說家,當然得不到那位女明星的青睞。”

更讓金庸絕望的是,夏夢早在1954年就嫁做人婦,丈夫是一個富商。

據說,靦腆還口吃的金庸鼓起勇氣,約了一次夏夢,喝咖啡。說了什麼,外人不知道,倒是有不少臆測的傳說,比如兩人四目相對,淚眼朦朧,恨不相逢未嫁時。

1959年,金庸帶著失意離開長城電影公司,創辦《明報》,才正式開啟新武俠的輝煌。

金庸的社論可謂一絕,但是,這個時候也只能全靠他寫武俠小說來招徠訂戶。

多年後,倪匡曾說:

《明報》不倒閉,全靠金庸的武俠小說。

那時金庸因之前在《香港商報》連載過《碧血劍》《射雕英雄傳》,已擁有大量讀者。許多人為了看金庸武俠,才開始關注《明報》。慢慢地,金庸的武俠小說打穩了《明報》基礎,加上中學同學沈寶新的經營手法,《明報》才漸漸起死回生。

借助於《明報》報系,金庸幾乎將全球華人文化名流一網打盡。從著眼於弘揚中國文化、學術的《明報月刊》顧問名單中就可以管中窺豹:

王蒙、王德威、白先勇、田長霖、李天命、李遠哲、李焯芬、李澤厚、李歐梵、餘光中、余英時、吳冠中、吳清輝、杜維明、金耀基、周策縱、柏楊、胡菊人、查良鏞、徐立之、高·行·健、夏志清、馬悅然、唐德剛、張信剛、張錯、黃永玉、黃玉山、黃苗子、瘂弦、鬱風、葛浩文、董橋、楊振寧、潘宗光、鄭愁予、鄭樹森、劉再複、劉紹銘、劉夢溪、劉遵義、戴天、龍應臺、聶華苓、羅多弼、饒宗頤、蕭乾

而倪匡、黃霑、亦舒、董千裏、林燕妮、蔡瀾、溫里安、陶傑等香江名流都成為《明報》的專欄作家。

金庸與倪匡、黃霑、蔡瀾並稱“四大才子“。

黃霑狂追林燕妮,多次求婚不成,找金庸證婚。金庸草擬婚書不說,還揮毫寫就嵌二人名對聯一副:“黃鳥棲燕巢與子偕老,林花霑朝雨共君永年。”

尷尬的是,這場婚禮林燕妮不承認。

5.

大浪奔騰,沉渣泛起。來港人潮中,必是三教九流,黑幫為盛。

香港黑社會的歷史溯源,要從清代的“洪門”說起。

雍正十一年,五個福建和尚帶頭,反清複明,事情敗露,跑路中,有五個人加入,一起到廣東,又有五個和尚加入,這十五個人就成了帶頭大哥,號召信徒,從廣東一路打到江西和湖北,並在湖北一個叫紅花亭的地方聚會,決定成立組織,推舉陳近南為首領,稱為“香主”。

傳說聚會那天,陳近南率眾拜祭天地和崇禎時,天邊出現紅光。因為“紅”與“洪”同音,這個組織的會眾就均以“洪”為姓,故稱“洪門”。

十五個帶頭大哥,就分別稱作洪門“前五祖”、“中五祖”、“後五祖”。

很多年後,李連傑的《方世玉》系列電影就是據此改編。

“洪門”高峰期有2000多人,不敵清軍,只好轉入地下。乾隆年間,改稱“三合會”,天時地利人和的意思。

“三合會”化整為零,山頭眾多,一直延續到清朝覆滅。後來,孫中山等人搞革命,成立同盟會等會黨,就借助了“三合會”的力量和鬥爭經驗。

香港靠近廣東,自然有“三合會”滲透。英國人佔領香港後,集中清理了一批。不過,香港“三合會”很少是正統“洪門”,大都是假借“三合會”的名頭。

但香港警方出於慣例,把黑社會組織統稱三合會(Triad Society),專門負責反黑行動的機構叫“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”,就是港片常見的“O記”。

香港黑幫成員多是外來底層移民,聚集在碼頭一帶,為搶地盤,結成老鄉會,互相毆鬥,老鄉會就發展成為幫派,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堂口。

1909年,香港“義勇堂”堂主黑骨仁為調和各個幫派之間的衝突,召開香港第一次“洪門大會”,決定在各堂口前加上一個“和”字,表示各幫派之間應“以和為貴”,這樣形成了既相互獨立又聯合的“和”字派三合會組織。

杜琪峰的電影《黑社會之以和為貴》再現了這個故事。

不過,這些老鄉會與有軍方背景的幫會相比就差太遠了。

1947年,國民黨軍統少將向前,將“義安工商總會”改名為“新安公司“及其分支“永安公司”,即現今的“新義安”。

1949年初,國民黨軍統中將葛肇煌於廣州設立洪門組織“洪發山”,廣州解放後,他率領心腹逃到香港,後赴臺灣“歸隊”,留在香港的人馬成為“14K”的初創者。“14”指其發源地為廣州寶華路14號。

1953年,向前被港英政府驅逐,跑到臺灣,他傳比特給大兒子向華炎。他共有13個兒子,向華強排行老十,向華勝排行十三。

1960年代,香港警詧與黑社會沆瀣一氣,“警詧管黑社會,黑社會管治安”。時任港島及九龍總華探長的呂樂(著名的“雷洛探長”原型),一直到1968年卸任為止,在香港黑白兩道通吃,被稱為“五億探長”,五億是指其身價。

6.

在新加坡時,劉以鬯認識了羅佩雲。羅是廣東人,著名現代舞表演藝術家,常到新加坡演出。美女愛上了年長20歲的窮書生。

1957年,他們回港結婚,並定居。劉以鬯任《香港時報》、《快報》、《星島晚報》副刊編輯,同時兼顧寫作。

他一手寫“娛樂他人”的通俗文章,一手寫“娛樂自己”的純文學,在宏大敘事之外,為“香港歷史加了一個注釋”,力圖將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結合,嘗試詩與小說的結合。

1963年,劉以鬯出版小說《酒徒》。與金庸、梁羽生等人互相映照,他成為香港純文學的一代宗師。

1970年,鄒文懷出走邵氏,自立門戶。

邵氏是家族制,鄒文懷不可能繼續上升,且邵逸夫把紅顏知己方逸華拉入管理層,鄒文懷的權力被削減。

同時,邵逸夫決定主力發展電視業,但鄒文懷認為這正是香港電影的好時機。二人理念不合。

鄒文懷聯合幾名骨幹,一起創辦了嘉禾。從此,嘉禾與邵氏就成了死對頭。

很多年後,鄒文懷說,“人在一個地方呆久了,總會有想改變的時候。而且,我跟邵老六其實是同一類的人。一小片天底下有兩個我們,實在是太擠了點。”

但對“叛徒”,邵逸夫可是真想弄死他。

鄒文懷還嫌事情不夠大,嘉禾拍的第一部電影居然是《盲俠大戰獨臂刀》。

嘉禾搶了“獨臂刀”這個IP,為此,邵逸夫狀告鄒文懷,兩個人還親自對簿公堂。

嘉禾就要快被官司給拖死了,沒想到迎來曙光。

李小龍閃亮登場。

龍哥本是廣東順德人,家境良好,後移居香港,跟黃霑是中學同學,他的校友還有許冠文吳宇森等。

當李小龍和黃霑約架時,許冠文和他的弟弟們自彈自唱,吳宇森則總愛走進電影院去琢磨光影的神奇。

愛武文弄棒的李小龍走進了潦倒的拳師葉問開的武館,葉問廣東佛山人,看似弱雞,實際特別能打。

葉問的成名技是詠春拳,與洪拳淵源頗深,而洪拳與“洪門”又頗有干係。歷史呀,真是有意思。

儘管李小龍有武學天賦,但他爸爸認為,做武師沒啥前途,還是讀書要緊,為了讓他收心,把他送去了美國。

沒多久,大美女林燕妮也去了美國,跟李小龍成了好朋友,但她嫁給了他的大哥。

在美國,龍哥本性不改,癡迷武學,在詠春的基礎上,創立“截拳道”,他想做功夫巨星,但荷里活不給機會,至多是在一部劇中做配角。

聽說香港日新月異,李小龍打算去碰碰運氣,他給邵逸夫傳話,可以給邵氏拍片,不過片酬不低於10000美金。

邵逸夫一聽,呵呵,無名小卒好張狂,頂多2000美金。

龍哥怒了。

鄒文懷聽說此事,馬上給龍哥拍電報,速回,給你7500美金,另加票房分成。

龍哥就這樣回了香港,真正的武打巨星誕生。在王羽之後,香港又湧現出狄龍姜大衛兩個打星,但畢竟沒真功夫,總是差點意思。

邵氏給藝員固定片酬,不能參與票房分成,藝員敢怒不敢言,沒辦法,邵氏資源多。嘉禾不一樣,除了片酬,還讓藝員成立個人公司,一起合夥拍片,共同分成。

嘉禾與富有號召力和創造力的藝員或者導演共同成立合資公司,由嘉禾負責進行融資、發行和運營,藝員和導演的公司負責製作,收穫的利潤根據比例分攤,讓藝員或者導演獲得更多的利潤,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導演、演員的創造性。

李小龍的功夫片、成龍的詼諧功夫片、許氏三兄弟的搞笑片,還有李連傑的新派武打片,都在嘉禾的扶持下成了一方門派。

除了演員,導演也受惠於這個制度。關錦鵬徐克陳可辛彭浩翔的起家之作,全誕生於嘉禾,後來更帶著成龍一系人馬進軍好萊塢,1990年投資拍攝《忍者龜》,起用香港武行演忍者龜,在荷里活大賣美金2.2億元,是華語片走向國際的第一推手。

李小龍出手不凡,第一部電影《唐山大兄》就創造了新的票房紀錄,一鼓作氣,接下來《精武門》、《猛龍過江》等幾部,全程熱爆。

嘉禾氣勢如虹,搞得邵氏很狼狽。

但哪裡想到,1973年,龍哥竟猝死在情人丁佩的家中。那是1973年。一夜之間,她成了影迷們的眾矢之的。最嚴重的時候,八卦媒體和李小龍的影迷都守在她家樓下,全家都不敢出門,吃飯都要靠親戚偷偷送來。

當時憤怒的龍迷恨不得要殺死她,然而時光流逝,當年的仇恨早已稀釋,那些當年揚言要殺丁佩的人說不定已早生華髮,是個平和的老人;而應該“死”的丁佩,卻始終活在李小龍的陰影裏。

丁佩可不簡單,原名唐美麗,出身於名門望族,阿公曾任北平警察局局長,父親則是留日歸來的醫生。她在介紹自己時,總是不忘加上一句:“張學良是我舅爺。”

到了臺灣後,一家人也生活富足。她想當藝員,可總是演配角,後來經人介紹,來到香港,加入邵氏,因為胸大腰細、妖冶迷人,出演了一系列風月片,成為豔星。

真正讓她名聲大噪的還是與李小龍的一段情。但李小龍的猝死,不但讓丁佩失去了愛人,還要面對強大的輿論壓力,精神情緒幾近崩潰邊緣。

丁佩說她和李小龍是一見鍾情,李小龍第一次見到她時,就直勾勾地看著她,一起吃飯時就在桌子底下握住了她的手。她緊張極了,也幸福極了:一個人人都喜愛的大明星喜歡她,即使對方已經有家庭了,她也無所謂了。

他們開始在一起,李小龍非常欣賞她,請她出演自己的電影。她說,是李小龍的欣賞和讚美,讓她開始喜歡自己。

她沒想過要做李家後,只想在他身邊。然而,那場事故讓這段愛情戛然而止,但是對她而言,和李小龍在一起的一年已經等於是一生。

在李小龍死後的第三年,丁佩結婚了,丈夫是影壇大亨向華強

這段婚姻很奇怪:向華強或許真的喜歡丁佩,但他們的婚姻只維持了三年。丁佩結婚的理由是:“我真的很感謝向先生,他真的給我很大的幫助。他也很喜歡李小龍,他也會功夫,為人也不錯,很大方、很大量。那麼我也ok。而且,借這個機會我也可以去修行。結了婚我就念經拜佛了。我需要一個較為穩定的生活。”

這似乎不可思議,但事實就是如此。兩人生了女兒之後,向華強有了新的女朋友,丁佩也成全了他們結婚。他們還是朋友,向華強一直負擔著丁佩的生活,讓她可以躲在自己的世界裏吃齋念佛。而佛學,是當初她和李小龍在一起時,受李小龍感染才開始接觸的。

之後,她一直沒有結婚,她說,任何人在我身邊睡覺,我也要去看看他是不是“byebye”了。?

7.

饒宗頤抵港後,起初就在新亞學院執教。

他與季羨林合稱為“北季南饒”。

許嘉璐曾說:“中華文化什麼樣子?就饒公這樣!饒公是中華傳統文化呈現於二十世紀的最好典型。我可以說:五十年之內,不會再出第二個饒宗頤!”

金庸說,有了饒宗頤,香港才不是文化沙漠。

饒宗頤為香港張舉文脈,金庸、倪匡、黃霑和蔡瀾等人則深耕通俗文化,並有所大成。

林燕妮也返回香港,一支筆很是矯健,與“香江四大才子”的剛勁互補,給香港增添些許溫柔。

1985年,劉以鬯主編的《香港文學》在香港創刊。這本雜誌在香港文學史、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華文文學史上的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,

創刊號的“顧問”陣容非常強大,有錢鍾書、夏志清、周策縱、餘光中、趙令揚、白先勇、葉維廉、梁秉鈞、竹內實等11人。刊名是李敖的老師臺靜農題簽。

8.

錯失李小龍後,邵氏又錯失許冠文

因為不願給高片酬,許冠文帶著《鬼馬雙星》的劇本投奔嘉禾,開啟了喜劇片大潮,他是香港無厘頭電影的創始人,自後才是周星馳。

隨後,吳宇森加盟嘉禾,導演了《發錢寒》和《大煞星與小妹頭》等片。

不過嘉禾的立身之本還是功夫片。鄒文懷又挖掘出成龍,接棒李小龍。

1976年,成龍拍攝了《蛇形刁手》和《醉拳》,一炮而紅,諧趣功夫風格深得觀眾喜愛,鄒文懷看出了成龍是明日之星,便將他挖過來。

成龍父親陳志平原名房道龍,祖籍山東。房道龍曾學過功夫,早年混跡於南京,長大後加入國民黨,後來機緣巧合成為了一名國民黨軍統情報人員,也就是常說的軍統特務。因從事特務活動需要而隱瞞真實身份,所以改為姓陳。

在遇到成龍母親之前,曾和第一任妻子生下兩個兒子,囙此成龍才會多出兩個哥哥——安徽蕪湖房橋村的房仕勝、房仕德。

後來由於時局變化,房道龍不得已遷居臺灣,後又到了香港,成龍就出生在香港,所以叫陳港生。有報導說,成龍的父母親最初被國民黨當局安排在“駐法國領事館”工作。

成龍小時候很喜歡打架和看武俠片,學習一塌糊塗,父母很頭疼,最後將之託付給國劇武生於占元當徒弟,起藝名元樓,與洪金寶(元龍)、元奎、元華、元彬、元德、元彪成為師兄弟,也就是後來聞名的“七小福”。

黃飛鴻十三姨,關之琳飾演

進入1990年代初,鄒文懷又和徐克展開合作,推出李連傑的《黃飛鴻》系列。

李連傑在拍完《少林寺》走紅後、最初是加盟邵氏,並拍攝了《南北少林》和《中華英雄》等,沒曾想《黃飛鴻之壯志淩雲》票房接近3000萬,讓他下定決心和嘉禾合作,接著又拍攝了《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》以及《笑傲江湖:東方不敗》等。

嘉禾大旺,把邵氏打得抬不起來。邵逸夫索性在1987年宣佈退出了電影行業,主攻電視行業。

早在1967年,邵逸夫就成立了香港無線電視廣播公司,即TVB。1972年,與“邵氏”藝員制理念一脈相承的無線藝員培訓班成立。

邵逸夫肯定不會想到,這個原本自產自用的藝員培養基地日後竟然撐起了香港,或者說是整個華人演藝圈的半壁江山。

1983年,第12屆無線藝員培訓班開業,營員有吳啟華、劉青雲、陶大宇、商天娥、吳君如、曾華倩、劉嘉玲、藍潔瑛

這些人中,吳啟華略猥瑣、劉青雲太黑、陶大宇有點嬰兒肥、商天娥沒特色、吳君如傻乎乎、曾華倩面相刻薄、劉嘉玲土不拉幾,只有藍潔瑛形象氣質俱佳,所有人都認為,她將最紅。

但結果很殘酷,我們看到了,她的那些同學如今都混得不錯,唯有她精神失常,窮困潦倒,英年早逝。

9.

1990年代,是香港娛樂圈最好的年代,也是最壞的年代。因為黑幫深度介入。

1974年,港督麥理浩設立廉政公署,查處警界腐敗分子,與呂樂並稱的“四大華人探長”,都成為通緝要犯。

呂樂當探長時交情最深的是香港軍裝警署署長曾啟榮,也被廉政公署通緝,逃到臺灣。

曾啟榮有個兒子,叫曾志偉

向華炎的岳父呂六,是呂樂的叔父,向家和呂家互認世交。

1980年代以前,“14K”是香港第一大幫會,但1980年代後,“新義安”取而代之。由於警詧的貪污問題得到了有效的遏制,黑社會開始轉行。娛樂圈是追逐名利的戰場,更是黑社會“洗錢”的樂園。

其中,與“新義安”有千絲萬縷關係的永盛電影公司最為搶眼,它由向華強和向華勝創辦,通過電影文宣,極力美化幫派。

1992-1994年間,香港警方共接報涉及娛樂圈的暴力案件20多宗,其中徐克工作室被擲燃燒彈、劉德華被勒收保護費、電影製片人黃朗維被殺。此外,周潤發、周星馳、張學友等都曾先後受到黑社會的敲詐和勒索。

李連傑經紀人蔡子明的被爆頭槍殺最為轟動。李連傑知道這事時,還不相信,後來證實是真的時,他整個人呆住了。連電話也掛不好,重複了三次,才把電話放回原位。

向家兄弟進軍電影業後,“14K”話事人潘志勇也緊隨其後,他的拍檔就是蔡子明。

潘志勇是雖然沒有坐上“14K”的堂主之比特,但沒他首肯,其他人都不敢坐,實際上他當家。

1990年,劉嘉玲遭綁架被拍果衣照,相傳就是蔡子明所為。當時,蔡子明的一部電影《轟天龍虎會》等著她開拍,劉遲遲不來,蔡子明於是“派人教訓了她”。

很多年後,藍潔瑛自爆,差不多在這前後,她被圈內兩個大佬強奸,指涉鄧光榮和曾志偉。

曾志偉,熟面孔,略去不說。

鄧光榮,曾與秦漢、秦祥林齊名,是臺灣三大文藝片小生,與林青霞、蕭芳芳等都有合作。他很早就混社團,讀書時就拜在“聯公樂”的龍頭劉榮駒門下,據說一度做到社團老大。人到中年後,總在電影中扮演黑幫老大,分外逼真。

1980年代,他還創辦了兩家電影公司,如果沒有足夠強硬的後臺,很難在香港立足。

2011年,鄧光榮心臟病去世。藍潔瑛的指控就剩下曾志偉,但他矢口否認。

蔡子明被殺後,李連傑轉投永盛,這樣永盛旗下就有香港兩個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巨星:周星馳和李連傑。

從1990年到1993年,香港每年票房前十名的影片,大都是永盛出品。

後來,周星馳想移民加拿大,屢屢遭拒,加拿大聯邦最高法院認定他是一名“犯罪組織成員”。

1997年,香港回歸之後,黑社會成重點打擊的對象,資本紛紛撤出,香港電影走向凋敝。

10.

千禧年後,香港電影市場持續低迷,鄒文懷的婚生女兒不堪大用(鄒文懷還有兩個非婚私生子,但此二人沒興趣做電影),他只好把嘉禾賣給橙天娛樂,結束了自己半個世紀的電影傳奇。

他的這種做法也跟邵逸夫做的一樣,算得上套現離場,圓滿一生。

晚年,他與邵逸夫的關係也有所緩和,偶爾還相約吃飯,他甚至參加了邵的追思會。鄒文懷對媒體說:“其實沒什麼怨,我們倆合作好好的。邵先生是好人,他對我有恩,但我亦已為他服務多年彌補許多。”

2000年,82歲的劉以鬯歲退休,他一生作品約7000萬字,結集300萬字,其中《酒徒》和《對倒》對香港文壇帶來巨大的衝擊力。

有一次,劉以鬯送書給王家衛,先送《酒徒》,後來又送《對倒》。王家衛原想改編《酒徒》,後來看到《對倒》,更鍾愛,遂有《花樣年華》。

劉以鬯曾任香港作家聯會會長,為表彰他對香港文學界的巨大貢獻,特區政府分別在2001年,2011年授予了他榮譽勳章以及銅紫荊勳章,並還頒發了“2014香港藝術發展獎之終身成就獎”。

饒宗頤1978年退休後,長期在法國、日本、中國內地、臺灣及澳門周遊講學。2009年,獲聘為臺灣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。2011年12月,被推選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,2013年連任。

人到晚年,最怕孤零。林燕妮於2005年被查出甲狀腺生瘤,不時進出醫院。惡疾纏身,但她只能一個人默默承受,沒有怨天尤人,間中會在其撰寫專欄中用文字來抒發感受:“下世不想再做林燕妮,太辛苦了,想做一個傻傻的,有老公愛惜的女人。”

2004年,她愛恨一輩子的黃霑去世;2008年,她的前夫,即李小龍大哥去世;2014年,她的母親去世。至此,她在人間唯有兒子一個親人。

也許從那時起,她才把生死真正看開。

似乎看開的還有苦命人藍潔瑛。2015年5月7日,剛度過52歲生日的藍潔瑛接受了生前最後一次採訪,談及近況,坦言每月借錢維持生計。

她還說:“我現在唯一的心願,是死得好好的,下輩子不想再做人,做人無論精神還是肉體上都好痛苦!”

11.

香港不香久矣,今年更是噩耗連連。

2018年2月6日,饒宗頤逝世,享年101歲。

他常對人言,做學問和做人要耐得住寂寞,要有平常心態,要“守株待兔”。不能急功近利。“積極追兔子的人未必能夠找到兔子,而我就靠在樹底下。當有兔子過來的時候,我就猛然撲上去。我這一輩子也不過就抓住幾只兔子而已。”

自此,南北皆無國學大師。

2018年5月31日,林燕妮逝世,享年75歲。

自古作文,說是容易做起難,才下眉頭又上心頭。其實,她這一生何嘗不執著呢?“一見楊過誤終身”最早出於她的文章,她玲瓏剔透,閱盡滄桑,卻還是“一見黃霑誤終身”。

李小龍、林振強、黃霑、羅文、張國榮、黃家駒、梅豔芳……,這個香江傳奇女性,就此帶走了半個世紀的風流。

2018年6月8日,劉以鬯逝世,享年100歲。

他最不為世人所知,世人只知香港有流行文化,有通俗文學,殊不知,香港純文學也是別有洞天,這全賴他一人所撐。

2018年10月30日,金庸逝世,享年94歲。

他的武俠小說遍及華人的每個角落,但他一生又充滿秘密,不能為外人道。

2018年11月2日,鄒文懷逝世,享年91歲。

“滄海一聲笑,滔滔兩岸潮,浮沉隨浪只記今朝?”這是他喜愛的手機鈴聲,很豪邁。

2018年11月3日,55歲的藍潔瑛被發現於寓所猝死。具體死亡日期不知。

與前述大家相比,她無比悲催,她本該有閃亮的人生,可在多方因素的夾擊下,皆為泡影,真實展現了何謂紅顏薄命。

誰害了她?原生家庭、自身性格、人情涼薄的影視圈、可惡的強奸犯、故作驚悚的狗仔、借機炒作的損友……

致命的門檻,跨過去就是劉嘉玲,跨不過去就是藍潔瑛。她是五光十色的香港照不到的一抹哀傷,也是隱喻。

今年,關於香港的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